中药知识
  • 中药知识
搜索
首页 >> 中药大全 >>果实药材 >> 乌桕子,乌茶子、桕仔、琼仔、拱仔
中药大全

乌桕子,乌茶子、桕仔、琼仔、拱仔

性味归经
别名:乌茶子、桕仔、琼仔、拱仔

性味:味甘,性凉。有毒(一说无毒)。

归经:归肺、肾经。
功效与作用
利水,通便,拔毒消肿,杀虫止痒。
功能主治
主治湿疹,癣疮,皮肤皲裂,水肿,便秘。
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
【主要成分】乌桕子油中含有强光学活性的三脂酸甘油酯。还含3α-羟基-21αH-何帕-28-烯、21αH-何帕-28-烯-3-酮。
禁忌
有毒,大剂量内服宜慎。
食用方法-茶饮食疗功效
日常用法:内服,煎汤,3~6g。外用,适量,煎水洗;或捣敷。
选方-处方举例
1、治手足皲裂,乌桕子煎水洗。

2、治湿疹,乌柏种子(鲜)杵烂,包于纱布内,擦患处。

3、治竹木刺入肉,乌柏种子合冷饭粒捣烂敷患处,刺即逐渐浮出。
药用部位
【来源】大戟科植物乌桕Sapium sebiferum(L.)Roxb.的种子。

【植物形态】落叶乔木,高3~15米。树皮灰褐色,深纵裂,皮孔细点状;枝细长,灰白色。叶互生;叶片纸质,菱形至菱状卵形,长宽3~9厘米,顶端骤尖或尾状长尖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全缘,上面绿色,稍有光泽,下面初时粉白色,后渐变黄色,秋时变红赭色;叶柄长2~7厘米,上部接近叶片基部具2圆形腺体。花单生,雌雄同株,无花瓣及花盘,穗状花序顶生,初时全部为雄花;后于花序基部生1~4朵雌花;雄花小,萼杯状,3浅裂,雄蕊2,稀3,花丝分离;雌花具短梗,着生处两侧各有近肾形腺体1,花萼3深裂,子房光滑,3室,花柱3。蒴果木质梨状球形,具尖头。种子近圆形黑色,外被白色蜡层。花期6~7月,果期10~11月。

【产地分布】生于郊野、路边、溪边、低山杂木林中;也有栽培。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江苏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西等地。

【采收加工】秋末、初冬采摘,鲜用或晒干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
扫一扫浏览手机站
商务合作:15197495605
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15197495605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