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性味归经
别名:朗榆皮、小叶榆、细叶榔、秋榆、榔皮树
性味:味甘、苦,性寒。无毒。 归经:归肺、膀胱经。 功效与作用
清热利水,解毒消肿,凉血止血。
功能主治
用于热淋、小便不利、疮瘍肿毒、乳痈、水火烫伤、痢疾、胃肠出血、尿血、痔血、腰背酸痛、外伤出血等。
现代多用于泌尿系感染、泌尿系结石、乳腺炎等。 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
树皮含淀粉、粘液质、鞣质、豆甾醇等植物甾醇;含纤维素22.3%,半纤维素10.56%,木质素25.17%,果胶8.0%,油脂7.75%。
木材含7-羟基卡达烯醛、3-甲氧基-7-羟基卡达烯醛、曼末酮C、曼宋酮G、谷甾醇。 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。 禁忌
脾胃虚寒者、气虚者慎服。
孕妇忌用。 儿童慎用。 食用方法-茶饮食疗功效
日常用法:内服,煎肠,15~30g。外用,适量,鲜品捣敷;或研末,水调敷。
选方-处方举例
1、治创伤出血,外科手术出血:榔榆根皮,研成细粉,高压消毒。撒敷创面。
2、治小儿秃疮:榔榆树皮,研末,醋调,涂患处。 3、治风毒流注:榔榆根60g,草珊瑚根、勾儿茶各30g。水煎服。另用鲜叶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 药用部位
【来源】榆科植物榔榆Ulmus parvifolia Jacq.的树皮或根皮。
【植物形态】落叶乔木。树皮灰褐色,光滑或鳞片状剥落,小枝红褐色,有柔毛。叶互生,革质,椭圆形,卵形或倒卵形,长2~5厘米,宽1~2厘米,先端尖,基部圆,两侧不对称,边缘有单锯齿,上面稍粗糙,下面幼时被毛;叶柄短。花簇生于叶腋,有短梗;花被4裂,黄色;雄蕊4;雌蕊1,柱头2裂,向外反卷。翅果扁平,卵圆状椭圆形,长1厘米,顶端凹陷。花期7~9月,果期10月。 【产地分布】生于平原、丘陵地或路边、溪边;有栽培。分布于华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藏。 【采收加工】春夏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 【药材性状】树皮呈板块状或卷筒状。表面光滑或鳞片状剥落,浅灰色至灰褐色,剥落的鳞片边缘常有棕红色点状的突起。质坚硬,较韧,不易折断,断面略呈纤维性。气微,昧微苦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