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性味归经
别名:浙贝、象贝母、大贝母、元宝贝、珠贝、象贝
性味:味苦,性寒。 归经:归心、肺经。 功效与作用
清热化痰止咳,解毒散结消痈。用于风热咳嗽,痰火咳嗽,肺痈,乳痈,瘰疬,疮毒。
用法用量:5~10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清热,润肺,化痰,止咳,散结,祛瘀。 功能主治
用于风热、燥热、痰火咳嗽、肺痈、乳痈、瘰疬、疮毒、瘿瘤、痰核、心胸郁闷等。
现代用于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气管炎咳嗽、肺脓疡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、乳腺炎、甲状腺瘤、淋巴结炎、乳腺囊性增生、前列腺肥大、百日咳等。 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
【药理研究】本品有镇咳、镇静、平喘、扩瞳、调节血压、镇痛、升高血糖、祛痰等作用。可扩张气管平滑肌,对加强子宫平滑肌收缩;可减慢心率;瞳孔扩张,抑制唾液分泌;可升高血糖等。
【化学成分】含甾醇类生物碱贝母素甲,即浙贝母碱、贝母素乙、浙贝宁、浙贝酮、贝母辛、异浙贝母碱、浙贝母碱苷、浙贝宁苷、浙贝丙、胆碱、鄂贝乙素素等,并含多种二萜类化合物。 禁忌
不宜与乌头类草药同用。
寒痰、湿痰及脾胃虚寒者慎服。 食用方法-茶饮食疗功效
日常用量:4~9g,水煎服。外用适量,研粉撒敷。
选方-处方举例
1、治风热咳嗽:浙贝母、知母、桑叶、杏仁各9g,紫苏6g,水煎,去渣,取汁,温服。
2、治痈毒肿痛:浙贝母、连翘各9g,金银花18g,蒲公英24g。水煎,去渣,取汁,温服。 ①治感冒咳嗽:浙贝母、知母、桑叶、杏仁各9克,紫苏6克。水煎服。(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) ②治乳痛乳疖:炒白芷、乳香、没药(各制净)、浙贝母、归身,等分为末。每服15克,酒送。(《外科全生集》) ③治痈毒肿痛:浙贝母、连翘各9克,金银花18克,蒲公英24克。水煎服。(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) ④治溃疡性口腔炎:浙贝母4.5克,乌贼骨25.5克。将上药研细。每次6克,日服3次。(《山东医刊》1966,(3):象蛸散) 药用部位
【来源】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g.的鳞茎。
【植物形态】多年生草本。鳞茎半球形,有2~3片肉质的鳞片。茎单一,直立,圆柱形。叶无柄;茎下部的叶对生,狭披针形至线形;中上部的叶常3~5片轮生,少互生,叶片较短,先端卷须状。花单生于茎顶或叶腋;花钟形,俯垂;花被6片,2轮排列,长椭圆形,先端短尖或钝,淡黄色或黄绿色,具细微平行脉,内面并有淡紫色方格状斑纹。基部具腺体;雄蕊6,花药基部着生,外向;雌蕊1,子房3室,每室有多数胚珠,柱头3歧。蒴果卵圆形,有6条较宽的纵翅,成熟时室背开裂。种子扁平,近半圆形,边缘具翅。花期3~4月,果期4~5月。 【产地分布】生于山坡草丛,林下较阴处。分布于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等地。 【采收加工】5~6月采挖,洗净泥土,大小分开,大者摘去心芽,分作两片,呈元宝状,称“元宝贝”,小者称“珠贝”。分别置擦笼内,擦去外皮,加石灰拌匀,经过一夜,使石灰渗入,晒干或烘干。 【药材性状】珠贝:完整的鳞茎,扁球形,直径1~2.5厘米,高1~1.5厘米。表面类白色,外层两枚鳞叶肥厚,略呈肾形,对合,中央有皱缩的小鳞叶2~3个及干缩的残基。质实而脆,易折断,断面白色,富粉性。气微弱,味苦。大贝(元宝贝):单瓣的肥厚鳞茎,略呈新月形,长2~4厘米,高1~2.5厘米,厚0.6~1.5厘米,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白色,有淡棕色斑痕,内表面类似白色至淡黄白色。 炮制选购保存
均以鳞叶肥厚、表面及断面白色、粉性足者为佳。
个较小、表面灰白色、 断面中心棕红色者质次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