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性味归经
别名:北五加皮、臭槐、羊角槐、香五加、羊奶藤、羊桃梢、羊奶子、羊奶条、狭叶萝蘑
性味:性温,味辛、苦。 归经:归肝、肾、心经。 功效与作用
利水消肿,祛风湿,强筋骨。用于下肢浮肿,心悸气短,风寒湿痹,腰膝酸软。
用法用量:3~6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祛风湿,壮筋骨,利水消肿。 功能主治
主治风湿筋骨疼痛,腰膝酸软,心悸气短,下肢浮肿,小儿筋骨软弱,脚步痿行迟,水肿小便不利、肝肾不足等。
现代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、心脏性水肿等。 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
现代药理研究,香加皮醇提取物有强心作用。强心苷剂量过量中毒可引起心律失常,甚至死亡。此外,尚有抗炎、兴奋神经系统、抗肿瘤作用。
禁忌
本品有毒,服用不可过量。
血热、旰阳上亢者忌用。 孕妇、儿童忌用。 ①本品中毒可见胃肠功能紊乱,亦可见心脏和神经系统症状,如头晕、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烦躁、谵语、四肢麻木冰冷、汗出、肢端紫斑、面色苍白、呼吸急促、体温与血压下降,或见心律失常、脉搏不规则、心跳缓慢、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、瞳孔散大、昏迷、痉挛抽搐、休克、心跳停止而死亡。 ②本品有毒,强心作用较强,用量过大易致中毒,故不可超量、久服。 食用方法-茶饮食疗功效
日常用量:3~6g;用水煎服,也可以浸酒或入丸、散。
选方-处方举例
1、治风湿性关节炎、关节拘挛疼痛:香加皮、穿山龙、白鲜皮各25g,白酒1000ml。将以上中药放入瓷罐中,倒入白酒浸泡7天即可。每天服10ml。
2、治水肿、小便不利:香加皮、陈皮、生姜皮、茯苓皮、大腹皮各15g。水煎,去渣,温服。 ①治风湿性关节炎,关节拘挛疼痛:香加皮、穿山龙、白鲜皮各15克。用白酒泡24小时。每天服10毫升。(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 ②治水肿,小便不利:香加皮、陈皮、生姜皮、茯苓皮、大腹皮各9克。水煎服。(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 ③治阴囊水肿:香加皮9克,仙人头30克。水煎服。(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) ④治皮肤、阴部湿痒:香加皮适量。煎汤外洗。(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) 药用部位
【药用部位】萝蘼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 Bge.的根皮。
【植物形态】落叶蔓生灌木,高达2米,全体含乳汁。茎深紫红色或灰棕色,小枝多对生,黄棕色或灰黄色,有细条纹及淡棕褐色圆点状突起的皮孔。叶对生,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或圆形,全缘,上面深绿色,有光泽,下面淡绿色,先端近边缘处沿叶缘联成一线。聚伞花序,腋生,花l~5朵,花萼5深裂,裂片卵形,花冠黄绿色,5深裂,裂片内面中部有一小块白色毡毛,外围紫褐色斑,近边缘密被白色细长毛,副花冠5枚,雄蕊5枚,联合成圆锥状,雌蕊包于其中。瞢荚果。 【产地分布】生于山坡灌丛、道旁、沟边向阳处。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等地。 【采收加工】春、秋季采挖根部,趁湿敲打后,剥下根皮,除去木心,晒干。 【药材性状】多呈单卷筒状,偶见双卷筒状、槽状或不规则碎片状,长3~8(~15)厘米,厚1~5毫米。外表面土黄色、浅棕色至深棕色。多数具有层状可剥落的栓皮,偶见横向突起的皮孔。内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,光滑,有细纵纹。体轻,质脆,易折断,断面黄白色。有特殊的浓郁香气,味苦。 炮制选购保存
以条粗、皮厚、呈卷筒状、无木心、香气浓、味苦者为佳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