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性味归经
别名:乱发、发灰、头发、人发灰
性味:味苦,性平。 归经:归肝、胃经。 功效与作用
收敛止血,化瘀,利尿。用于吐血,咯血,衄血,血淋,尿血,便血,崩漏,外伤出血,小便不利。
用法用量:5~10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消肿,止痛,收敛止血,化瘀利尿。 1.收敛止血(出血证)用治各种出血证,可用治咯血、衂血、呕血、血淋、尿血等出血证。既可内服,又可外用。若用治咯血、呕血,可与花蕊石、三七等同用,如化血丹;若用治血淋,宜与蒲黄、生地黄等同用;用治便血,常与地榆、槐花等配伍为用。本品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。 2.化瘀利尿(小便不利)用治瘀滞小便不利之证。本品苦降下行,能祛瘀通窍而利小便,每与滑石同用。 功能主治
用于吐血、咯血、衄血、血淋、尿血、便血、崩漏、外伤出血、小便不利、溃疡不敛、烧烫伤、疮面不溃等,较多用于崩漏、尿血和吐血。
现代尚用于声带下黏膜出血、声带麻搏、带状疱疹、面部色素痣、拔牙止血等。 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
主含优角蛋白及钥、钾、锌、铜、铁、锰、砷等微量元素;有机质中主要含胱氨酸,以及硫氨基酸与不含硫氨基酸组成的头发黑色素。具有缩短出、凝血时间及血浆复钙时间和较强的抑制作用。
现代药理研究,血余炭有一定的止血作用,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,血余炭粗晶液对大鼠腹腔给药,可加速大鼠的血凝作用,并可诱发大鼠血小板聚集,缩短狗和兔的凝血时间。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伤寒杆菌、甲型副伤寒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。 1.血余炭水煎液或醇提取液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。血余炭粗晶液具有促内源性系统凝血功能。 2.血余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伤寒杆菌、甲型副伤寒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。 禁忌
脾胃虚弱者慎用。
孕妇慎用。 儿童慎用。 食用方法-茶饮食疗功效
内服:煎汤,用量5~10克;研末,每次用量1.5~3克。外用:适量,研末掺或油调、熬膏涂敷。
选方-处方举例
1、治流鼻血:血余炭适量。将金余炭研细末,分成两份。一份温水送服,一份吹入鼻中。
2、治齿缝出血:血余炭适量。血余炭研成细末,用消毒棉花蘸后,塞于出血处。 3、治久疮不合:血余炭、蜂房、蛇税各适量。将以上3味中药烧灰存性。每取3g,温酒送服。 4、治咳嗽有血:血余炭、麝香各少许,白酒适量。血余炭和麝香研成细末,白酒送服。 5、治消渴、小便不利:血余炭、滑石、白鱼各15g。将以上3味中药研成细末。每服1.5g,米汤送服。每日3次。 ①治咯血,兼治吐衄,二便下血:花蕊石(煅存性)9克,三七6克,血余炭(煅存性)3克。共研细,分两次,开水送服。(《衷中参西录》化血丹) ②治小便尿血:头发不拘多少,烧灰存性,研为细末,另用新采侧柏叶捣汁,调糯米粉打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白滚汤下,或煎四物汤送下。(《松崖医经》秘传发灰丸) ③治小便不利:滑石0.6克,乱发0.6克,白鱼0.6克。上三味,杵为散。饮服1.5克,日三服。(《金匮要略》滑石白鱼散) ④治黄疸:烧乱发,水调服3克,日三服。(《肘后方》) ⑤治恶露不尽,腹胀痛:乱发如鸡子大,灰汁洗净,烧末,酒服。(《外台》救急方) ⑥治手足裂:头发一大握,桐油一碗。于瓦器内熬。候油沸,头发熔烂,出火摊冷,以瓦器收贮,勿令灰入。每用百沸汤泡洗皲裂令轻,拭干敷上。(《卫生易简方》) 药用部位
【药用部位】人的头发制成的炭化物。
【产地分布】全国各地均可收集。 【采收加工】取头发,除去杂质,碱水洗去油垢,清水漂净,晒干,炯煅成炭,放凉。 【药材性状】本品呈不规则块状,大小不一。乌黑光亮,表面有多数细孔,如海绵状。质轻,质脆易断,断面蜂窝状。用火烧之有焦发气,味苦。以色黑、发亮、质轻、无杂质者为佳。 炮制选购保存
以身轻、有光泽、不焦枯、无焦臭味者为佳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