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知识
  • 中药知识
搜索
首页 >> 中药大全 >>根茎药材 >> 竹节参,血参、竹节三七、竹根七、竹节七、蜈蚣七、野三七
中药大全

竹节参,血参、竹节三七、竹根七、竹节七、蜈蚣七、野三七

性味归经
别名:血参、竹节三七、竹根七、竹节七、蜈蚣七、野三七

性味:性温,味甘、微苦。

归经:肝经、脾经、肺经。
功效与作用
散瘀止血,消肿止痛,祛痰止咳,补虚强壮。用于痨嗽咯血,跌扑损伤,咳嗽痰多,病后虚弱。

用法用量:6~9g。

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

补虚强壮,止咳祛痰,止血止痛。
功能主治
用于病后体弱、食欲不振、虚劳咳嗽、吐血、衄血、尿血、月经不调、崩漏、外伤出血、跌打损伤、风湿痹痛、毒蛇咬伤等。
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
【药理研究】药理研究结果表明,具有抗炎、延缓衰老、降血糖作用,还有拟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。

【化学成分】竹节参含粗皂苷23.6%,此外,含挥发油0.016%,其中有β-檀香烯、β-金合欢烯等。
禁忌
无虚无瘀者不宜用。

孕妇忌用。
食用方法-茶饮食疗功效
入汤剂3~10g;或泡酒;或入丸、散用。外用适量,研粉撒或调敷。

竹节参的肉质根称明七、芋儿七、峨三七或白三七,亦入药。
选方-处方举例
①治全身筋骨痛:竹节人参30克,细辛3克。水煎,酌加酒冲服。(《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
②治腰痛:竹节参9克,黄茅根6克,桑树根9克。水煎兑黄酒服,日服3次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③治跌打伤痛:竹节人参15克。捣烂,温酒冲服,亦可磨酒外搽。(《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
④治倒经,功能性子宫出血:野田七研粉,每次1.5~3克。水煎服。(《广西本草选编》)

⑤治鼻血:竹节人参3克,黄栀子(炒)6克。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⑥治虚劳咳嗽:竹节人参15克。煎水当茶饮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
⑦治头晕:白三七30克,辣子七15克,天麻30克。共研细粉。每用9克,蒸鸡蛋1个,每晨吃1次。(《恩施中草药手册》)

⑧治病后虚弱:竹节人参15克,炖肉吃或水煎服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
⑨治脾胃虚弱,食欲不振:竹节人参、土炒白术各9克,酒炒蒲公英根9克。水煎,分3次于饭前半小时服。(《安徽中草药》)
药用部位
【药用部位】来源于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.A.Meyer的根茎。

【植物形态】多年生草本,高约60厘米。根茎竹鞭状,横生,肥厚,白色,节间短,每节有一深凹状茎痕(凹眼)。茎直立,圆柱形,具纵条纹。掌状复叶3~5片轮生茎端,叶柄细柔;小叶通常5,倒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,长5~15厘米,宽2~5.5厘米,先端长尖,边缘有细锯齿或呈重锯齿状,无毛或沿脉上疏生灰白色细柔毛。伞形花序从茎顶中央抽出,长15厘米,花小,多数;萼齿5;花瓣5,黄绿色;雄蕊5枚;子房下位,2室。果肾形,鲜红色,种子2粒。花期5~6月。

【产地分布】生于高山灌丛阴湿地或岩石沟涧旁。分布于河南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广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【采收加工】秋季挖取根茎,分去肉质根,除去根茎外皮,晒干。
炮制选购保存
以条粗、质硬、断面色黄白者为佳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
扫一扫浏览手机站
商务合作:15197495605
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15197495605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