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性味归经
别名:骐驎竭、海蜡、麒麟血、木血竭
性味:味甘、咸,性平。 归经:归肝经。 功效与作用
活血定痛,化瘀止血,生肌敛疮。用于跌打损伤,心腹瘀痛,外伤出血,疮疡不敛。
用法用量:1~2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散瘀止痛,止血生肌。 1.活血定痛(跌打损伤,心腹刺痛证)用治跌打损伤,瘀肿疼痛,常配伍乳香、没药等同用,如七厘散;用治瘀血之心腹刺痛及产后瘀滞腹痛、痛经,多与莪术、三棱等配伍为用。本品为用治损伤及其他瘀滞痛证之要药。 2.化瘀止血(外伤出血证)用治瘀血阻滞、血不归经之出血病证,若用治外伤出血,可单用研末外敷患处,或配伍儿茶、乳香等作散剂内服,如七厘散。本品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。 3.敛疮生肌(疮疡不敛证)用治疮疡久溃不敛之证,常单品研末外敷,亦可配伍乳香、没药等同用,如血竭散。 功能主治
本品既可内服又可外用。内服主要取其活血化瘀、止痛,用于疲血肿痛、经闭、痛经等症。外用主要取其止血、生肌敛疮,用于外伤出血、溃疡不敛、痔漏肿痛等症。
有报道可用于上消化道出血、慢性风湿性关节炎、湿疹、女阴白色病损、尿潴留、面神经炎、子宫脱垂、遗精、计划生育手术后症候群等。 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
主含黄烷及黄酮类成分,如血竭素、血竭红素等,以及血竭白素、黄色血竭树脂经、不溶性树脂、赭朴吩等。具有止血、镇痛,促进组织愈合等作用。
1.血竭有止血、抗血栓形成、改善微循环、增加血流的作用。 2.血竭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量、提高小鼠对减压缺氧的耐受力作用。 3.血竭有明显止痛的作用。 4.血竭有抗炎、加速伤口愈合的作用。 5.血竭对多种致病杆菌、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。 禁忌
得密陀僧良。
血病无瘀积者不必用。 妇女经期及孕妇忌用。儿童慎用。 毎次用量不宜超过1.5g,且不宜久服。 食用方法-茶饮食疗功效
日常用量:1~2g,可研末外用。
选方-处方举例
1、治腹中血块:血竭、没药、滑石、牡丹皮各50g。将以上4味中药研成细末,醋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5丸,每日两次。
2、治痔漏疼痛不可忍:将适量的血竭研成细末,用自己的唾液搅拌均匀,涂抹于患处,频繁更换即可。 3、治鼻衄:血竭、蒲黄各等分。将以上中药研成细末,取适量吹入鼻中。 4、治跌打损伤、骨断筋折、瘀滞作痛,血流不止:血竭30g,麝香、冰片各0.36g,乳香、没药、红花各4.5g,朱砂3.6g,儿茶7.2g。将以上8味中药研成细末,收贮瓷瓶,黄蜡封口,用时每服0.21g,温酒送服。 5、治一切恶疮,年深不愈:血竭50g,铅丹25g。将以上中药研成细末,先用盐汤洗疮,再用药末涂抹于患处。 药物配伍 配没药,其活血破瘀之力增强,用于跌打损伤,瘀血肿痛。 配乳香,活血生肌,又敛疮,伸筋,故可用于恶疮痈疽,久不收口,金疮出血,创口不合等症。 常用选方 治伤损筋骨,疼痛不可忍:麒麟血一两,没药一两,当归一两(锉,微炒),白芷二两,赤芍药一两,桂心一两。捣细罗为散,每服,以温酒调下二钱,日三、四服。(《圣惠方》麒麟血散) 治腹中血块:血竭、没药、滑石、牡丹皮(同煮过)各一两。为末,醋糊丸,梧桐子大,服之。(《摘元方》) 治产后败血冲心,胸满气喘:真血竭,研为细末,温酒调服。(《朱氏集验医方》血竭散) 治鼻衄:血竭、蒲黄等分。为末,吹之。(《医林集要》) 治瘰疬已破,脓水不止者:血竭(炒)二钱半,大枣二十个(烧为灰),干地黄半两(别为末)。上三味,都细研如粉,以津唾调贴疮上。(《博济方》血竭散) 治一切不测恶疮,年深不愈:血竭一两,铅丹半两(炒紫色)。上二味,捣研为散,先用盐畅洗疮后贴之。(《圣济总录》血竭散) 治臁疮不合:血竭末敷之,以干为度。(《济急仙方》) 治痔漏疼痛不可忍:血竭,为细末,用自津唾调涂,频为妙。(《杨氏家藏方》血竭散) 治嵌甲疼痛:血竭末调敷之。(《医林集要》) 治白虎风,走转疼痛,两膝热肿:麒麟竭一两,硫黄一两(细研)。捣罗为散,研令匀,以温酒调下一钱。(《圣惠方》) 治一切金疮及肿毒溃烂不生肌肉:血竭、净发灰、乳香、没药、轻粉、象牙末各等分;冰片少许。共为末,掺之.(《本草汇言》引《广利方》) 治下疳:血竭、儿茶、乳香(去油)、龙骨(研细末)、没药(去油)各三分.研细掺之.(《疡医大全》) (六)方剂 七厘散(《良方集腋》),活血散瘀,止痛止血,主治跌打损伤,筋断骨折之瘀血肿痛,或刀伤出积压,并治一切无名肿毒,烧伤烫伤等。 麒麟血散(《圣惠方》),主治伤损筋骨,疼痛不可忍者。 血竭散(《圣济总录》),主治一切恶疮,年深不愈。 血竭散(《杨氏家藏方》),主治痔漏疼痛不可忍。 (七)用法用量 内服:研末,1~3分;或入丸剂,外用:研末撒或入膏药内敷贴。研末多入丸散剂,每次1-1.5克冲服。外用研末敷患处。 药用部位
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及树干中的树脂。
炮制选购保存
以外表色黑如铁,研粉红如血,燃之其烟呛鼻者佳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