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知识
  • 中药知识
搜索
首页 >> 中药大全 >>树脂药材 >> 天竺黄,竹膏、竹糖、竹黄、竹花、竹茧、赤团子
中药大全

天竺黄,竹膏、竹糖、竹黄、竹花、竹茧、赤团子

性味归经
别名:天竺黄、竹膏、竹糖、竹黄、竹花、竹茧、赤团子

性味:味甘,寒。

归经:归心、肝、胆。
功效与作用
清热豁痰,凉心定惊。用于热病神昏,中风痰迷,小儿痰热惊痫、抽搐、夜啼。

用法用量:3~9g。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

清热,止血,止咳,化痰,清心定惊。
功能主治
用于热病神昏、中风痰迷及小儿痰热惊痫、抽搐、夜啼等。

现代常用于脑血管意外、癫癎、急惊风等。
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
主含氢氧化钾、硅质。具有祛痰、抗菌、消炎等作用。

现代药理研究,天竺黄具有明显的镇痛、抗炎作用,还有抗菌和抗肿瘤作用。

1.天竺黄有镇痛作用。
2.天竺黄有抑制心脏和降压作用。
3.天竺黄有抗凝血作用。
4.天竺黄有抗炎作用。
5.天竺黄有光敏反应。
禁忌
寒痰、湿痰不宜用。

孕妇、儿童慎用。
食用方法-茶饮食疗功效
用法用量:2~5g;煎服,研粉冲服,每次0.6~1g或入丸、散剂。
选方-处方举例
1、治小儿惊风、热病神昏:天竺黄30g,雄黄3g,朱砂、麝香各15g,天南星120g,甘草适量。甘草煮水备用。将前5味中药研成细末,甘草水和丸,如皂荚子大,温水送服。百日小儿,每丸分作3服,五岁1丸,大人5丸。

2、治鼻出血:天竺黄、川芎各0.6g,防己15g将以上3味中药研成细末。每服1g,饭后温水送服。

配半夏曲:天竺黄甘寒,清热豁痰,凉心定惊;半夏曲性温,燥湿化痰,健脾和胃。天竺黄突出一个清字,半夏曲侧重一个燥字,二药伍用,一清一燥,相互促进,清热除湿、化痰止咳的力量增强,主治湿热内蕴,症见咳嗽吐痰不爽,呕恶,胸闷胸痛,夜寐不安者。天竺黄、半夏曲伍用,最宜用之于小儿痰热交炽、消化不良,或痰风将作、目睛呆滞之际。

配胆星:胆南星清热化痰,熄风定惊,适用于痰热惊风抽搐及中风、癫狂等证;天竺黄清热化痰,清心定惊,用于痰热惊搐、中风痰壅等证。二药配伍,相须使用,主治痰热闭阻清窍、高热神昏谵语、惊痫等证。

配石菖蒲:石菖蒲开窍宁神,化湿和胃,用于湿浊蒙蔽清窍所致的神志昏乱;天竺黄清热化痰,清心定惊,用于痰热惊搐等证。二药配伍,天竺黄以清为主,菖蒲以开为主。一清一开,相辅相佐,一寒一温,相互补充,用治热病神昏、中风痰热壅盛等证,疗效大增。

配白僵蚕 白僵蚕熄风止痉,祛风止痛,解毒散结,用于肝风内动与痰热壅盛所致的抽搐惊痫等;天竺黄清热化痰,用于痰热惊搐、中风痰壅。白僵蚕辛开,熄风止痉力强;天竺黄寒清,清热化痰力胜。二药配伍,用治风热痰喘、惊痫抽搐。

配朱砂:朱砂镇心安神,清热解毒,用于心火亢盛所致的心神不安、胸中烦热、惊悸不眠等证,天竺黄清热化痰,朱砂秉寒降之气,天竺黄具清化之质,二药配伍,用治痰热惊风,效果甚佳

治伤风温疫,身热昏睡,气粗,风热痰塞壅嗽,惊风潮搐,中暑,亦治室女白带:天竺黄一两,雄黄(水飞)一钱,朱砂、麝香(各别研)半两,天南星四两(腊月酿牛胆中,阴干百日,如无,只将生者去皮脐,炒干用)。上为细末,煮甘草水和丸,皂子大,温水化下服之。百日小儿,每丸分作三、四服,五岁一、二丸,大人 三、五丸。伏暑用盐少许,嚼一、二丸,新水送下;腊月中,雪水煮甘草和药尤佳。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抱龙丸)

治小儿急惊风:青黛、轻粉各一钱,牵牛末五钱,天竺黄二钱。上为末,白面糊丸,如小豆大,(每)二十丸,薄荷汤下。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利惊丸)

治鼻衄不止:天竺黄、川芎各一分,防己半两。上三味捣研为散。每服一钱匕,新汲水凋下。肺损吐血用药二钱匕,生面一钱匕,水调下,并食后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天竺黄散)

清肺化痰汤(《郭中元方》)治疗慢性支气管炎。板蓝根20克,黄芩10克,浙贝母10克,橘红10克,天竺黄15克,玄参12克,炒苦杏仁10克,白前10 克,鱼腥草15克,芦根20克,炙紫菀12克,甘草10克。水煎服,轻者,日服1剂,2次服,重者,每日2剂,日服46次。

蜂龙汤(《丁金元方》)治疗小儿哮喘。蜂房6克,地龙10克,桔梗6克,紫苏子12克,白果10克,百部10克,天竺黄3克,诃子6克。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
治诸般疯狂癫痫,痰迷心窍等症 川郁金一两.天竺黄一两,雄黄五钱,白矾三钱。上为细末,用不落水猪心血,捣匀为丸,如桂圆肉大。每日以石菖蒲五分煎汤调送一丸。药用朱砂为衣。(《春脚集》抱胆丸)

治小儿天吊多涎,搐搦,发歇不定 天竺黄、朱砂(各细研)、干全蝎(微炒)、白附子(炮制)各一分。上为末,同研匀,以炼蜜和丸,如绿豆大。不计时候,以淡竹沥研下二丸。量儿大小。临时加减。(《普济方》)

治天行时疫,不及周时之症 天竹黄二两,人中黄二两,僵蚕一两,全蝎(去钩)一两,防风二两,荆芥一两,当门麝香一钱。以上各研细末,水发为丸,椒核大。男妇每服二十粒,十岁以外十二粒,孩子六粒。姜汤送下,孕妇忌服。(《春脚集》急救时疫良方)

治小儿痰涎上壅,喘嗽不休 牛胆南星一两,半夏(汤泡,去皮,姜汁制)、白附子(汤泡,去皮、脐)各五钱,天竺黄三钱,天麻、防风各二钱,朱砂一钱(另研,水飞),上为末,甘草膏为丸,芡实大。每服一丸,空心薄荷、淡姜汤化下。(《证治准绳》胆星天竺丸)

治哮喘即发 陈皮一钱,半夏(制)、竹黄各一钱五分,麻黄(先煎去沫)七分,紫苏子六分,沉香(研末冲药)四分,细辛五分,炙甘草六分,加生姜二片煎。(《不知医必要》麻黄苏子汤)

治小儿疳积 雄黄(研,水飞)、天竺黄各二钱,牵牛末一钱。上同再研,面糊为丸,粟米大。每服二至五丸,食后,薄荷汤下。大者加丸数。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牛黄丸)

掺口疮 天竺黄、月石各等分,冰片少许。为末掺之。(《景岳全书》)
药用部位
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华思劳竹等杆内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。
炮制选购保存
以干燥、块大、淡黄白色、光亮、吸水力强者为佳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
扫一扫浏览手机站
商务合作:15197495605
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15197495605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