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性味归经
别名:紫油厚朴、川朴、姜制川朴、温厚朴、重皮、赤朴、紫油朴、厚皮、烈朴、姜厚朴
性味:味苦辛,性温。 归经:归脾、胃、肺、大肠经。 适用体质:食积或气郁引起的腹胀者、咳嗽气喘痰多者 功效与作用
燥湿消痰,下气除满。用于湿滞伤中,脘痞吐泻,食积气滞,腹胀便秘,痰饮喘咳。
用法用量:3~10g。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下气、澡湿、化痰、健脾、止痛、温中,行气消积。 1.行气消积(气滞、食积之脘腹胀满)用治食积气滞,食欲缺乏,呕恶疼痛,便秘等症,常与大黄、枳实配伍,如厚朴三物汤;若为热结便秘,每与大黄、芒硝同用,如大承气汤。 2.燥湿除满(寒湿内阻)用治脾为湿困,运化失调所引起的脘腹胀满、痞闷等症,常配伍厚朴、陈皮等同用,如平胃散。为消胀除满之要药。 3.下气平喘(肺气不降,痰饮喘咳)用治痰浊阻肺,肺气不降,咳喘胸闷等,多与紫苏子、陈皮等同用,如苏子降气汤。 功能主治
用于湿滞伤中之脘痞吐泻、食积气滞、腹胀便秘、痍饮喘咳等。
为行气、温中、消积、燥湿、除胀满的要药。 现代临床常用于急性或慢性胃炎、肠炎、细菌性痢疾、阿米巴痢疾、胃肠神经症、消化不良、肺气肿、支气管哮喘等。并扩大运用于腹部手术后腹胀或针灸麻醉下子宫切除术前,对制止手术中的鼓肠现象有较好作用。 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
它含有厚朴酚、四氢厚朴酚、异厚朴酚、挥发油、木兰箭毒碱等成分,另含挥发油,还含芥子醛、丁香树脂酚等。
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,厚朴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,厚朴甲醇提取物和厚朴酚对小鼠皮肤瘤有明显抑制作用;厚朴煎剂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;厚朴生物碱对横纹肌有松弛作用。 具有调节胃肠功能、抗病原微生物、抗炎、镇痛、抗溃疡等作用。 1.厚朴煎液对家兔离体肠管呈兴奋作用,厚朴碱可使在体小肠张力下降。 2.厚朴生品及姜制品对胃溃疡模型均有抑制作用。 3.厚朴碱对横纹肌有松弛作用。 4.厚朴具有中枢抑制作用。 5.厚朴煎液对离体心脏有抑制作用,厚朴花的酊剂水溶物具降压作用。 6.厚朴煎液有广谱抗菌作用。 7.厚朴对血小板聚集和ATP释放有显著抑制作用。 禁忌
怀孕妇女须慎用。
厚朴恶泽泻、寒水石、消石,故以上药物不宜配伍使用。 厚朴易伤耗气伤津,故气虚津亏者慎用。 因能耗气伤津,故用量一般不应超过10g。 服药期间忌食豆类食物。 本品含木兰箭毒碱,有箭毒样麻痹作用,大剂量可引起中毒,使骨骼肌弛缓性瘫痪、膈肌和肋间肌受累而产生呼吸麻痹。 食用方法-茶饮食疗功效
日常用法:3~10克;用水煎服。
瘦身补益茶 材料:厚朴、山楂、陈皮、枳实、神曲、火麻仁各15g 做法:将所有材料研成粗末,用纱布包好,再以开水冲泡,代茶饮用即可。 养身功效:对胃热型的肥胖有理想的疗效,瘦身的同时还可宽中理气、健身美体。 补虚养身,健脾开胃一一猪肚瘦肉厚朴汤 猪肚250克,猪肉片(瘦)150克,红枣(干)40克,薏米15克,厚朴12克。猪肚洗净切片,与红枣、薏米、厚朴及瘦肉片一同放入煲内,放水4碗,煲2小时,即可饮用。本品对舌苔腻厚、脾胃湿滞、胃病初愈、便秘等都有很好的效果。 行气消肿,燥热健脾一一苏叶厚朴汤 紫苏叶50克,厚仆15克,粟米心15克,生姜4片。紫苏叶、厚朴及粟米心分别用水清洗。水开后将所有材料放入汤煲,煲约1小时后去;查饮汤。 消食,开胃,补虚——厚朴煨肘子 猪肘700克,厚朴15克,香附10克,枳壳10克,当归10克,川芎5克,黄酒、生姜、盐、酱油、味精各适量。将诸药压碎,装入纱布袋,与猪肘入锅内,加入清水,大火烧沸,撇尽浮沫,移小火煨至八成熟时,加入适量黄酒、生姜、盐、酱油、味精。待汁浓肘烂,去除药包,装盘即可食用。 选方-处方举例
1、降血脂:泽泻、陈皮、半夏、苍术、厚朴各10g,草果5g;用水煎。代茶饮用,常饮可降血脂。
2、治哮喘:厚朴、半夏各3g,灵芝15g,苏叶5g,茯苓8g;混合用水煎,去渣后,温水送服。每天3次。可治哮喘。 3、养血敛阴:麻子仁15g,大黄、杏仁10g,厚朴、白芍、枳实各8g。将上述中药混合研成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次服10丸,温水送服。 4、治腹满、大便燥结:厚朴10g,大黄20g,枳实5枚。水煎,去渣,温服。每天1剂,以利为度。 5、治脾胃不和、不思饮食:厚朴、陈皮各125g,炙甘草75g,苍术200g。将以上4味中药研成细末。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10丸,盐汤嚼下。 方一:治疗脘腹胀满,胃痛呕吐 姜厚朴、橘皮、茯苓各6g,草豆蔻、木香、炙甘草各3g,干姜2g,水煎服。 方二:治疗风寒咳喘,寒热头痛 桂枝、芍药、生姜、厚朴、苦杏仁各9g,甘草5g,大枣4枚,水煎服。 方三:治疗腹胀,咳嗽气急 厚朴、白芍、杏仁各10g,桂枝3g,水煎服。 方四:治疗消化不良,呕吐、便塘 厚朴10g,苍术6g,陈皮、甘草各3g,水煎服。 方五:治疗寒湿腹痛 厚朴、紫苏各10g,苍术、陈皮各6g,甘草3g,水煎服。 方六:治疗细菌性痢疾 厚朴适量,研为细末,每次3g,每日2~3次,口服。 脾胃虚损。用厚朴(去皮,切片)、生姜(连皮,切片)二斤,在水五升中同煮干,去姜,焙朴,再以干姜四两、甘草二两,同厚朴一起,在水五升中煮干,去甘草,焙闰、朴为末加枣肉、生姜同煮熟,去姜,把枣内、药末捣匀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米汤送下。方中再加熟附子亦可。此方名“厚朴煎丸”。 痰呕逆。饮食不下。用厚朴一两、姜汁炙黄,研为末,每服二匙,米汤调下。 腹前胀满。用厚朴(制)半斤,甘草、大黄各三两,枣十枚,大枳实五枚,桂二两,生姜五两,加水一培,煎成四升,温服八合。一天服三次,呕吐者再加半夏五合。此名“厚朴七物汤”。 气胀心闷,饮食不下,久患不愈。用厚朴以姜汁炙焦后研为末。每服二匙,陈米汤调下,一天服三次。 反胃、下泻。治方同上。 霍乱腹痛。用厚朴(炙)四两、桂心二两、枳实五枚、生姜二两,加水六升,煎取二升,分三次服下。此方名“厚朴汤”。 久痢。用厚朴三两、黄连三两,加水三升,煎成一升,空心细细服下。 大肠干结。用厚朴(生研)、猪脏(煮熟捣烂)和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姜水送下。 尿浑浊。用厚朴(姜汁炙)一两、白茯苓一钱,加水、酒各一碗,煎成一碗,温服。 月经不通。有厚朴三两(炙过,切细),加水三升,煎成一升,分二次空心服下。三、四剂之后,即见特效。方中如桃仁、红花亦可。 药用部位
为木兰科落叶乔木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皮。
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1.厚朴落叶乔木,高7~15米。树皮紫褐色,油润而带辛辣味;小枝粗壮,幼时绿棕色,被绢毛,老枝灰棕色,无志,皮孔大而显著。单叶互生,具粗壮的叶柄,无毛;叶片革质,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,长20~45厘米,宽10~20厘米,先端钝圆而有短尖头,基部常为楔形,全缘或微波状,上面绿色,无毛。下面在幼时有灰白色短柔毛,老时呈现白粉状。夏季开白色花,有香气,花与叶同时开放,单生于幼枝顶端,花梗粗壮而短,密被丝状白毛。花直径约15厘米;花被片9~12或更多。聚合果长椭圆状卵形,长约12厘米;蓇葖木质。生于温暖、湿润、肥沃的山坡地。分布于长江流域,尤以四川、湖北为多。陕西、甘肃也有分布。2.凹叶厚朴形态与前种相似,主要区别在于本种叶片先端凹陷,形成2圆裂,裂深2~3.5厘米。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及广西等省区。 炮制选购保存
以皮粗肉细、肉色深紫、断面有点状闪光性结晶、富油性、香味浓、味苦辛微甜、咀嚼无残渣者为佳。
应放置于阴凉干燥处,密闭以防香气走失、防潮。 |